我们期望一些新的技术能够不断有人去研发,晶体硅的技术不断发展。
面对已经风生水起的光伏电站开发市场,一直跃跃欲试进军其中的投资者们,是否就可以高枕无忧地放手一搏了呢?光伏电站收益将显著提升此前,我国光伏电站运营企业的增值税率为17%,即征即退50%即下调了8.5%的税率。光伏发电增值税减半对行业是极大利好业内人士纷纷表示,这是继今年8月底国家发改委出台光伏发电度电补贴政策以来,针对光伏产业链下游电站开发运营领域的又一重大利好。
王世江告诉记者,资金和电力消纳问题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两座大山。张为强调,为了推动我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完成全年装机量目标,近期一系列接踵而来的光伏利好政策虽然有些超出业界预期,但也属于意料之外的情理之中。实际上,不仅是已核准项目的抢装潮,光伏业新一轮的投资大潮也正汹涌而来。王世江表示,电池组件是光伏电站建设的最核心部分,对整个电站的发电效率影响最大,同时也占据了电站建设成本的重头。日前,财政部发布《关于光伏发电增值税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自2013年10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对纳税人销售自产的利用太阳能生产的电力产品,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政策。
光伏发电增值税减半政策是参考风力发电政策制定的,下一步国家能源局也很有可能参考风电,下放光伏发电项目的审批权。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副所长王世江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相对于先征后返和先征后退的形式,即征即退最为及时快捷,更能达到稳定企业现金流、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效果。未来这个电站的收益权就像个人贷款者的每月工资收入,既保障了银行的利益,同时这样操作银行风险也低,因为整个电站或许已经是它的资产了。
换言之,提高这类光伏企业在资本市场的优先性,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允许企业将光伏电站作为有效抵押物来换取贷款。对于后者以持有电站为主开发形式的光伏企业,政府应该偏重支持,因为这样的企业,它开发的电站质量才是值得信赖,才是未来稳定回报率的保障。另外,允许这些产业有保证的情况下发行企业债券,以使它进一步融资。世纪新能源网:以德国为例,它的居民电价较高,已经实现了平价上网,政府只要对光伏发电给予适当补贴就可带动市场繁荣,这样对于政府的财政压力也没那么大。
但是政府需要思考的是,我们发展光伏的目的是什么?像中东这些天然资源如此丰富的国家都要发展太阳能的目的是什么?欧美日经济不振的今天还是要勒紧裤腰带发展光伏的目的是什么?不仅仅是为了一笔眼前的经济帐,不仅仅是为了就业率和GDP,更多是考虑脚底下的老祖先留的那点资源还能用多久,这个已经疲倦的地球还能撑多久,这样的蓝天白云还能看多久,多想一想吧,有的时候我们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代价,来换取一个可持续和可预见的未来。问题四,从资本市场来看,政府为了管控风险,对所有光伏企业采取暂时的一道切,但也同时因噎废食,让积极探索下游开发和长期持有电站的可持续性光伏能源企业发展受阻。
问题二,中国多家银行贷款利率普遍较高,企业融资成本自然上升,国资和民营的融资成本还有亲疏不等,这让巨大的民间资本很难利用,即使参与了,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缩水的利润或许勉强够付银行利息。解决建议二:光伏行业属于新兴事物,没有政府的强力支持就难有大突破,国家在光伏融资利率方面,能否特事特办,降低贷款利率,特别是对于民营企业的贷款利率,从而降低项目开发的资本成本。这又好比装修一套毛胚房,你是拿去租还是自己住,你的装修标准就不一样了。中国能否效仿?钱晶:德国是这样的,它的电价是将所有收上来的,以不同方式(火力、太阳能、风力、生物能等)发电的全部成本加总,得出一个平均价格,那么这个价格一定是高于纯火力发电的电价,所以政府将部分财政压力转移到人民身上,而人民为了弥补这块的高额电价,就积极装太阳能发电系统,反过来卖电给国家,获得补贴 ,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只有资本市场的积极涌入,才能引擎,启动光伏商业模式的创新,而更多灵活且因地制宜模式的成熟起来,光伏市场才会真正爆发。自今年3月以来,一系列光伏利好政策相继出台,但目前的光伏项目融资尚存在一些困难,世纪新能源网专访了晶科能源品牌总监钱晶。但这一方式是否适合中国?中国电力价格与粮油米面一样属于政府严格调控范畴,原则上很难通过传统电力价格的上涨来提升光伏发电的竞争力。结果造成四大银行,由于身出名门,对此业务兴趣不大;而庶人身份的商业银行又没法参与。
解决建议三:银行能否可以把电站的收益权或者电站资产本身做抵押,民营企业只需要20%-30%的资本金就能获得银行贷款,道理跟房屋按揭差不多,一个评估机构按照财务的融资成本对电站资产进行估值。这就把商业银行排除在了筹码发行者的名单之外。
对于四大银行,需要一些强力支持,规定贷款业务中多少比率用于可再生能源发展部分。这点上,大多数不能通过信用贷款来解决主要投入资金的民营企业,又处于更加的劣势。
任何幼苗在未长成前,都需要外部强力的扶持,让它才能健康成熟起来,逐渐减少对外力的依赖。解决建议一:对于商业银行,允许就可再生能源,比如光伏融资这部分业务适当放宽贷款期限,开设10年甚至15年以上的长期贷款。世纪新能源网:对于国内光伏市场主要的瓶颈在哪里,有什么解决建议?钱晶:打个比喻,政策好比游戏规则,资本是游戏筹码,没有筹码,你只能旁观而没办法参与游戏,而你只有参与进去,你才能有很多种赢的方式,也就是赢利的商业模式。光伏企业在申请银行贷款时,根据要求,除了准备资本金外,还需对贷款额提供额外等额担保。但有些光伏企业的电站开发,是以本身独立或参股形式长期持有电站为主,电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未来的它的收益,所以工程从设计、采购、施工到验收都层层把关。这里,我们只是抛砖引玉,观点肯定不失偏驳之处,问题也会很多,但一定也会有解决办法。
国八条里已经明确指出政府要加大对整个行业的金融扶持力度,但怎么扶持呢,或者说作为一个光伏企业,晶科对此有什么想法?从银行方面,问题一:中国只有如四大等少数银行能够提供10年甚至15年以上长期贷款,一般的商业银行最长只有5年,这与光伏电站的运营期限25年不符。这意味着这种投资必须百分之百用其他资产来覆盖,否则很难获得银行的授信资格。
支持的方式可以是扶持这类电站开发企业上市融资。解决建议四: 同样是电站开发,不同企业的模式不一样,有的采取建设并顺利并网以后,找第三方卖掉,好处是对企业资本压力比较小,长期的弊端是由于不是自己长期持有,对工程的质量和验收标准把控不严,或许只注重电站的初始效率,而不重视长期可靠度,很多第三方非专业的买家也很难评判,恶性循环,做坏了行业口碑,让投资人失去信心
各方可就欧盟结论表明立场,欧盟将视情况作出最终决定。德国媒体认为,欧盟把握最后发言权,将在12月初作出决定是否开征双反关税。
欧洲有媒体报道称,该调查结果证实,中国政府一直通过补贴贷款、土地及其他福利给予中国企业不公平的优势。欧盟把握最后发言权,将在12月初作出决定是否开征双反关税。在月份中欧双方作出让步之后,争端升级得以避免。该协会声称,已查证中方存在一系列违法行为,欧委会已证实中国政府向太阳能企业提供大量非法补贴,造成不正当竞争。
就在大家都以为中欧光伏贸易纠纷案告一段落之际,欧洲业内协会组织欧洲光伏联盟(EUPro-Sun)却仍然揪着不放。但欧委会并未对调查结果发表意见。
欧盟委员会已经结束调查,但业内协会组织欧洲光伏联盟(EUPro-Sun)仍然揪着不放。记者从德国《商报》8月29日的报道中获悉,中欧光伏案纠纷有可能再燃战火。
中方承诺限量、限价出口产品到欧洲,有效期至2015年。欧洲光伏联盟主席尼池科称:中国太阳能设备制造商因获得国家补贴而免遭破产厄运,但由此导致大量欧洲企业关门,数千人下岗。
假如欧盟真这么做,则有可能再次引发贸易战。然而,此次调查结果使得所有相关利益方能够完全捍卫各自利益。委员会之后将考虑这些评论,并决定调查中应该采取的决定性行动。对进入欧盟的中国产品的年度进口配额日前也被确立。
披露的内容是机密的,并非一份公文。中欧光伏案争端曾在6月初险些引发贸易战,其时欧委会宣布对中国光伏产品开征临时性关税。
欧盟贸易发言人约翰˙克兰西(JohnClancy)表示:让我来说明一下,该反倾销案公开的调查结果并不能破坏与中国友好的解决方案,在反倾销诉讼的条件下从八月开始实施承诺。欧委会已于周三(28日)宣布终结对中国光伏设备制造商的反补贴和反倾销调查,并将调查结果通报各方,包括中国政府和中欧企业。
本月早些时候,欧盟选择反对在反补贴案中实施临时措施,表明其希望将反补贴调查整合到设立的价格承诺中,以阻止并补偿倾销。基于欧盟调查结果,欧洲光伏联盟于周三宣称,要求因非法补贴而对中国产品开征保护性关税。